静沉

小舟从此逝,江海寄余生

德云人物小传之孔云龙篇(1)

写得断断续续,从各个方面,讲讲我社的角儿们。持续更,随时补充。
同样的事,不同的人说出来,带上了不同的感情色彩和粉丝滤镜,感觉就完全不同了。
资料来自社内各位出的书,采访,口述。别相信相声演员的嘴,也别太相信我的键盘,有错的地方就都是我瞎编的。

炸酱面双侠之一,庞各庄三剑客成员,德云社敢死队队长,三哥孔云龙是也

1
选三哥开头,实在是一个躲懒的办法。三哥的人生太戏剧性了,就算我文笔烂,结构混乱,也还能靠着三哥悲催的故事博大家一笑。
如果说,一个人在一年里连续多次遇见倒霉的事,那可以被称为是“流年不利”。但如果一个人连续多年,每年都倒霉,那又能够说是什么呢?
德云社里,很多演员身上都有纹身和佛牌,例如堂主在大谦世界节目上跳舞时露出来的背心勾人的纹身,例如辫儿哥常带的金灿灿,追其缘由,除了因为惠姐信奉泰国佛教,求子求招财庇佑外,就是三哥身上的事儿实在是邪门了,让人不得不想着驱邪驱小人。
(德云社众人的纹身是泰国高僧金面尊者阿赞苏斌,原名古巴苏斌大师,纯手工所纹,堂主和辫儿的都在后背心,这位大师还给吴彦祖纹过。德云社的佛牌也都是惠姐从泰国请回来的,社内很多人都有。)

2
在德云社里,以前大家都叫孔云龙“小三儿”,这是孔云龙的小名,在家他排行老三,现在年纪大资历老了,更多的就叫三哥了。
孔云龙原名孔德水,1986年生人,狮子座。
三哥的父亲是中医,少年时家庭经济条件虽然谈不上非常好,但也不像岳云鹏家那么艰难。
三哥人生的转折点在1998年。他正在当兵的二哥被派到了前线抗洪抢险,劳累过度再加上泡在泥水中时间过长,患上了肾炎,由于治疗不善,病情加剧,最终引发尿毒症。
一个主要劳动力的重病,在那个年代的农村往往能直接拖垮整个家庭。看着家里渐渐衰败,二哥一天天虚弱下去,即将面临无钱医治的局面。终于,不到17岁的孔云龙做出了离家打工的决定。
三哥的辍学,和岳岳的情况还不尽相同。岳云鹏当年是自己主动提出,带着决绝和释然,而三哥更多的是无奈,是被动,是用自己的学业和未来换了二哥的命。

3
孔云龙是河北人,顺理成章的,他离家打工的第一目的地是附近的最大城市北京。
据三哥讲述,第一次离家,他拿着母亲给的五十块钱,拎着装被褥的蛇皮袋(14岁的岳云鹏第一次离家是200块钱加被褥),爬上了一辆给北京清真饭馆送肉的车。
凌晨四点到的北京,下车时接货的饭馆还没开门,他自然没有地方睡觉,就找了个背风的地方,靠着被褥就睡着了。
早上醒来,居然正好赶上民警查外来人口,需要出示暂住证,孔云龙见状抱起被褥就跑到了饭馆旁边的一个小区里。
像偷渡客一般,孔云龙战战兢兢地躲在小区里,一直到民警离开,只是在这么紧张的时候,他竟然还跟小区里一户卖水果人家的孩子玩了起来。

4
三哥在后台聊起当年打工的事时说,我第一个工作就是干饭馆,旁边有人拍了拍他,别胡说,跑堂的。孔云龙咯咯笑起来:“都是餐饮事业,差不多嘛!”
第一份工作是在2002年的初春。孔云龙一连去了七家饭馆应聘,倒不是这七家都不要他,而是他心里有个小算盘。去第一家时问问服务生一个月工资是多少,再看看饭馆的环境,再去第二家对比一下,轮到第三家时他俨然一副已经有了工作经验的样子,知道行情和环境了,七家下来,他挑了个工资最高、环境相对最好的一家。
孔云龙的精明聪慧从17岁就展露出来了。
这是一家两层楼的馄饨馆,孔云龙一个人在后厨刷所有的碗。换别人可能会觉得太苦太累了,他却觉得这个工作量很能体现出自己能干。以前是两个人刷碗,他来了就只用一个人了,说明他完全可以胜任两个人的工作。三哥甩开膀子干得很起劲,本来一月四百元的工资,因为表现优异,发工资的时候当场涨了五十元。
孔云龙在后厨里的勤快,被做烧饼的师傅看在了眼里。正好烧饼师傅还有一个月辞职,就让三哥跟着学做烧饼,让他接班。孔云龙开心不已,从一名从事简单劳动的刷碗工转变成拥有一定技术含量的烧饼技师,同时工资每月也涨到了八百,这可是质的飞跃。
然而原本应该越来越顺利的工作,却因为一个小错误宣告终止。
馄饨馆的生意越来越好,人越来越多,孔云龙吃饭的时间也越来越晚。十七岁的孔云龙正是饭量大长身体的时候,每天只干活不按点吃饭实在是撑不住。终于有一天,看客人都走得差不多了,后厨也没人,他就拿了块剩下的烧饼偷偷去后门吃,刚吃了一口,就被老板发现了。说来这也是倒霉,老板平时很少出入后门,刚好那天就走了一回,还刚好撞见孔云龙偷饼吃,二话没说,上来就给了他一个大嘴巴子,孔云龙想起那天的事,他已经不记得那个嘴巴有多疼了,他只是清楚记得,那时真的是太饿了。
三哥的第一份工作就此结束。此时孔云龙来北京已经两个月了,馄饨馆包吃包住,两身衣服换着穿,他一分钱都没有花,工资全部寄回家给二哥看病。
两个月零花销的日子在现在看来真是一项行为艺术,但对那时的孔云龙来说,挑战的不是自己的生存,而是家人的生命。
拎着来时的蛇皮袋,孔云龙继续寻找活下去的办法。

5
三哥的第二份工作就是后来改变他命运的海碗居炸酱面馆,也是在这里,遇见了一辈子的欢喜冤家。
海碗居当时的人事部经理是三哥的河北老乡,因此他还算容易的就争取到了去分店工作的机会。
面试通过后,炸酱面馆把一大群人拉到了远郊一处大院子里开始培训。培训时管吃管住,每个月还发600块钱,孔云龙觉得这个差事好,不用干活还拿钱,但很快,他就后悔了。
培训的内容除了跑步锻炼身体外,很重要的一部分针对的是饭馆业务。孔云龙应聘的服务生,培训的内容包括背菜名、菜品、每一道菜的材料、每一道菜是如何做出来的、营养如何搭配,还要学习如何给客人点菜,如何推销菜品……大量的理论知识让离开学校两年的孔云龙头疼不已。
培训处每周都要考试,这成了孔云龙最大的苦难,根本背不下来的他想尽办法蒙混,一起住的男孩记性好,也认真,每次考试都能拿高分,孔云龙主动接近他,靠着他总算完成了培训考核,参加培训一共二百个人,最后留下六十人,孔云龙就是其中之一。
培训结束了,孔云龙被分配做大门喊堂。这是老北京饭馆的一大特色,就是门口有个店小二迎客,客人来了,就拖着长调高喊“二位爷,里面请”,要求嗓门高、中气足,要让馆子里所有的人都听到,客人走的时候要送客,声音要留在街上,显出饭馆的诚意和老北京人的热情。
孔云龙嗓子好,这项工作做得得心应手,再加上有眼力见儿,嘴巴会说,心思灵活,很多客人都喜欢他。
这份工作很顺利,但不久后,店里新来的一位茶师打破了这一切。茶师是好听的说法,其实就是给客人端茶倒水的。每天站门口的三哥,说来也和茶师挨不着,但不知道两个人怎么就仿佛天生不对付,整天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儿拌嘴。
有一天,两个人终于在宿舍下面的草坪里动起了手。茶师一把将三哥推倒在地,孔云龙当时只有一个念头,不能还手——饭馆里有规定,只要打架就扣五十块钱。五十块钱对当时的孔云龙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销,孔云龙想,他已经动手了,只要自己不还手,这样扣钱也就扣茶师一个人的,所以挨打就挨打,坚决不还手。
这个茶师的名字叫做岳龙刚,也就是以后的小岳岳岳云鹏。

6
孔云龙小的时候练过武术,又正是精壮的年纪,一般情况下对付两三个人是没有问题的,年纪更小的岳云鹏自然不会是孔云龙的对手,可为了50块钱,孔云龙硬是忍了。
事后,孔云龙去告状,分店的经理是河南人,是岳云鹏的老乡,明显偏袒岳云鹏,说小岳把你推倒也不是故意的,这件事就算了吧。
孔云龙很气愤,但也没办法。从此两个人开始卯上劲儿,走在路上碰见都想趁对方不注意上去踹一脚。
多年后,两个人分别说起这件事时,第一个反应都是哈哈笑起来,岳云鹏问,小三儿怎么说的?孔云龙说当年他就是怕扣钱,要不他一个练了八年散打的人,打你跟玩似的,哪能让你占了便宜。小岳笑着说,对对对,我记得是我先把他压地上了,他确实没还手。
两个人都已经不记得到底是因为什么事动手的了,只是异口同声说肯定是特别不起眼的小事,不然怎么会一点儿印象都没有。我也相信肯定是因为芝麻绿豆般的小事,因为这之后的很多年里,这两个家伙就没有消停过,互相都因为一些小到不能小的事上怄气,比如半个馒头,两根面条,所谓冤家,大概就是这样的吧。
打架事件让孔云龙和岳云鹏互相看对方不顺眼,磕磕绊绊地过起了日子。
时间到了年底。炸酱面馆要开联欢会,所有的员工都要表演节目,孔云龙和岳云鹏竟然被分到了一组,经理拍着两个人的肩膀说,“大老爷们儿的,没什么事过不去,来来来,握握手。”
有没有握手孔云龙不记得了,反正噘着嘴满心不乐意地开始合作是真的。两人不敢违背经理的安排,只能硬着头皮上。也不知道可以演什么,就开始找资料,在一盘磁带里听了一位老先生的段子,大意就是说表哥要上前线了,表妹舍不得表哥,两个人商量后决定就表演这个,又从电视里学了段双簧,就直接嫁接起来用了。岳云鹏在后面说,孔云龙在前面演。
出人意料的,毫无表演经验的两个人竟然获得了巨大成功。全场几十个节目,他们的双簧成为了当年最受欢迎的节目。这一下,在炸酱面馆的地位也瞬间提高了,连老板每次看见他们都会说,小伙子很有艺术细胞呀,两个人一下找到了文艺骨干的意思。

7
跨过年去,因为表演节目,两人的关系伴着气温有所回升。孔云龙是门童,每天要喊好几百嗓子,嗓子喊累了,岳云鹏就替他喊一阵,两个人换着干。
这样看似还不错的生活,却在不久后被面馆常客赵老先生的一句话改变了。
赵老先生全名赵铁群,是地道的老北京,平时特别喜欢来他们这吃饭,但吃东西极其讲究,“毛病”极多。比如吃麻豆腐,赵老先生要求必须是羊油的,不能是素油的,而且香菜不能提前切好,要现切,保持新鲜水灵劲儿,辣椒油也必须现场炒好,而且他要亲自操作,把热辣椒油浇到香菜上,必须听见“刺啦”一声响。
赵老先生的“事多”在店里是出了名的,所有服务生看见他就躲,谁也不愿意接待他,这个工作就落到了喊堂的孔云龙身上。其实这不归孔云龙管,但他看到大家都不爱给赵老先生服务,想着不就是事多点嘛,也没什么,主动承担了伺候赵老先生的工作。他脾气好,耐心足,老北京饭馆里都是长条凳,每次赵老先生来的时候他都到楼上办公室搬一把椅子下来,他怕老先生坐凳子坐得不舒服,把赵老先生照顾的很周到,从此,赵老先生一来必点他的名,不然就不结账。
日子久了,他和赵老先生也熟了,赵老先生问起他家里的情况,知道他为了多赚点钱过年也不回家。赵老先生说,反正我也是一个人,老伴去世,无儿无女,你就把我当家人,过年就到我家来吧,咱俩也算做个伴儿。孔云龙很感动,赵老先生不嫌弃他,看得起他一个农村孩子,只要一有空就拎着东西去看望赵老先生。
赵老先生问起孔云龙过年的情况,孔云龙高兴地讲他表演的节目特别受欢迎。赵老先生很开心,让他在家表演一个。他说我们是双簧,要两个人一起演。赵老先生就让他把岳云鹏叫来。孔云龙不乐意叫岳云鹏一起,两个人虽然合作表演了节目,不像以前那么别扭,但心里还是有些疙瘩。孔云龙也没隐瞒,一五一十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赵老先生。赵老先生笑着说,这样,你就让他来配合一下,我不看他,就看你。
就这样,孔云龙和岳云鹏在赵老先生家又演了一遍双簧,赵老先生觉得不错,问他们俩是不是喜欢相声。
孔云龙对相声没有概念,唯一有印象的就是在收音机里听过评书。所以当赵老先生认真问他时,他还真有点不知所措,但隐约觉得相声这个东西挺好的。
赵老先生觉得孔云龙在表演上有天赋,跟他说,你要是真喜欢,我给你寻个出路,我认识一个说相声的,叫郭德纲,我以前跟他有过合作,不如你们去跟他学说相声吧。
赵老先生给了他一个地址,让他去找郭德纲,就说是他介绍来的,想跟他学说相声,他准收你。
服务员工资每月1200,当时面馆领班一个月是1800,两个人对未来的憧憬规划最远也就是成为领班,对相声和小品曲艺几乎分不清楚。但出于对老先生的尊敬和信任,孔云龙决定去试试。揣着小纸条,叫上岳云鹏,两个人就这样去了当时在华声天桥的德云社。

8
郭桃桃谈孔云龙,下文三哥倒霉日记预告。我的拖延症晚期……

“孔云龙的艺术特点就是结实,……到今天还能正常的站立在舞台上,这要感谢我国医学的先进。所以他的艺术特点也是稳中求生。”
“孔云龙的父亲是个中医,他爸爸说过这么句话——就么安全的一个职业,让你干成这样。”
“前两天他徒弟回天津,让人拿宝马怼了。我说这就是有师父有徒弟,怎么不撞别人徒弟呢,是吧?他们家有传授,这玩意儿,金钟罩铁布衫儿。”
“在过去的一年里,德云社可谓是风生水起,当然,最主要的是孔云龙没受伤,这算是德云社最大的福气了。”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特地加列参考文献,证实这文没什么文学性,不过是事实的堆凑。

参考书籍文字
《钦口说:我眼中的德云社》王俣钦
《非著名相声演员》郭德纲
《金声金事》曹云金
《三进三出德云社:我跟郭德纲在一起的日子》赵云侠
《玩儿》于谦
《过得刚好》郭德纲
《德云日记1:我给师傅开车》赵峰
《德云日记2:师徒三十六计》赵峰
潘云侠采访记录,师徒微博小作文

参考采访视频
太多了,不列举了。
推荐鲁豫有约,可凡倾听,德云十周年特别节目。

参考相声
德云往事 孔云龙
保安队的日子 岳云鹏

评论 ( 27 )
热度 ( 756 )
  1. 共28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

© 静沉 | Powered by LOFTER