静沉

小舟从此逝,江海寄余生

德云人物小传之孔云龙篇(2)

9
那是2004年4月份的一个中午。海碗居午后两点到四点半是休息时间。孔云龙和岳云鹏穿着炸酱面馆的工作服,趁着休息就去了华声天桥。
当时的剧场生意很不景气,很少有人来听相声。两个人站在检票口要进去,工作人员拦住他们要求买票,孔云龙特别稳重地说,“您好,我们是来找郭德纲老师的。”
那天郭老师穿了一件白色的上衣,黑裤子,皮鞋,手里拿着一个TCL的手机,而两人的工作服上面全是油污、脏点儿,脸上也都是油乎乎的。
多年后郭老师回忆起来,形容是“这哪来的啊,脏成这样。跟俩逃难的似的。”
进去后两人说明来意,郭老师摆摆手说,“先听听,不着急学。”
剧场坐落在十里河花鸟鱼虫市场之中,环境比较嘈杂,剧场的条件设施也很破落。偌大的剧场里只有四五个人。
孔云龙当时心都凉了,觉得做这个哪能赚上钱啊,估计连饭都吃不饱啊,没有在炸酱面馆好。心里虽然这么想,但总觉得不能辜负赵老先生的一番苦心,还是坚持着每天都去听,将听相声当作了一项使命任务。
好在炸酱面馆离剧场不远,不用坐车,走路就能到。
每天下午,孔云龙和岳云鹏连衣服都不换就往剧场赶,找个偏僻的地儿听两段相声,然后看哪需要帮忙就搭把手,搬桌子沏茶,看着表到饭馆点名的时间了两人再赶紧往回赶,风雨无阻。

10
附一张2004年10月3日的节目单
华声天桥国庆节目单10月3日上午
作者:中华笑海 来源:中华笑海独家消息 加入时间:2004-9-27 点击数:0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–   
10月3日 上午9:30
1高晓攀 潘云侠 《夸住宅》
2邢文昭 李文山 《怯讲演》
3张云雷 大板莲花落《孙庞斗智》
4曹云金 刘艺 《打灯谜》
5何云伟 李菁《铃铛谱》
6郭德纲 张文顺《论梦》

华声天桥国庆节目单10月3日下午
作者:中华笑海 来源:中华笑海独家消息 加入时间:2004-9-27 点击数:1 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-   
10月3日 下午2:30
1群口相声 《八扇屏》 潘云侠 李文山 曹云金 高晓攀 刘艺 朱健峰
2张云雷 太平歌词 《白蛇传》
3何云伟 曹云金《杂学唱》
4郭德纲 刘艺 《日本梆子》
5何云伟 邢文昭 《三节会》
6郭德纲 李文山 《羊上树》
7何云伟 李菁 《学四相》
8郭德纲 张文顺 《卖布头》票价:20元

11
时间到了2004年年底,德云社从华声天桥搬到天桥乐剧场,离炸酱面馆远了,两个人没办法天天走路来听了。
岳云鹏提出要辞职,觉得既然对相声有了兴趣,也想做这行,就得好好专心学。他给家里打了一个电话,提出这两年就不往家里寄钱了,家里也表示支持他去学一门手艺。
但事情在孔云龙这里就不一样了,因为他家里有病人,需要钱救命,他很难下这个决心。岳云鹏辞职后,孔云龙还继续在炸酱面馆干着,但他发现自己已经干不下去了,他的心早就跑到剧场里去了。
就在孔云龙左右为难的时候,家里传来消息,二哥的病情有了好转。家人打听到一个偏方,不仅价钱便宜,二哥吃了后效果也特别好,家里的负担一下就轻了,孔云龙也不用为了二哥看病把所有的工资都寄回去了。这个好消息让孔云龙很兴奋,一为二哥保住了命,二为自己终于可以去做喜欢的事情了。
孔云龙给家里打电话说明了情况,家人知道他这么多年在外面受了很多苦,如今有了自己的梦想,应该支持。
在惠姐的帮助下,孔云龙和岳云鹏合租了个地下室,领着每星期50块的补贴,开始了他们在德云社的传奇生涯。

12
新剧场很气派,桌椅板凳全都焕然一新,后背景板重新手绣,硕大的“德云社”三个字,仿佛闪着金光。
后台供奉着说相声的祖师爷,其实早在2004年已经开始供了,重张之后又重新做了新的牌位,上更好的供品,初一十五给祖师爷上香。最高的牌位是东方朔,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发明幽默话的人,而相声的祖师爷是朱绍文先生,“日食百家饭,夜宿古庙堂”说的就是他。
虽然开始前台人仍旧不多,但孔云龙怀揣着满满的心愿乐呵呵地待在剧场。每天的工作就是扫地擦桌子,端茶倒水,这是每一个进德云社的人的第一堂课——每个德云社弟子都是从一把扫帚开始的。
孔云龙没有钱买录音机,只能先听别人的,后来好不容易攒钱买了一个小的,天天放在台上录师父的相声,晚上回家反复听。没有任何基础的他,只能靠模仿,然后自己琢磨。
有一天节目结束,郭老师把他们领到家里,惠姐张罗了一桌好菜,其中一道菜是瓤冬瓜,就是把冬瓜掏空,里面塞上肉馅,这是《报菜名》里的一道菜。
吃完饭,郭老师问他们,你俩这么长时间都学会什么段子了?两人犹豫了下,说,报菜名。
赵老先生在把他们介绍到德云社之前其实还先介绍了一位马先生,马先生没有收他们,但给了份报菜名的本子,这对他们来讲是弥足珍贵的东西,两个人就自己背起来,没想到这天还真用上了。
孔云龙不懂什么是贯口,让他背站房子中间扯着嗓子就开始背起来,整个过程又楞又冲,大家笑得前仰后合,孔云龙完全不知道自己背得方式不对,还一个劲儿美呢,以为自己表现得很好,把老师都逗乐了。
这也是孔云龙第一次在师父面前说相声。郭老师细心地教他如何换气,如何把握节奏,并且语重心长地对他说,相声不好干,但干好了养家糊口没问题,可能不是什么大富大贵的买卖,你们真要是爱这个,就留下来好好努力吧。

13
没过多久,郭德纲夫妻搬家去大兴枣园。郭老师知道孔云龙俩人还住在地下室,就让他俩也一起搬,两个人高兴地答应了。
搬家找的是后来郭老师的经纪人王海。
认识王海还是孔云龙在炸酱面馆的时候。那时王海已经是郭老师的铁杆粉丝,除了爱去德云社听相声外,还爱吃炸酱面,吃炸酱面放卤特别多,一碗炸酱面要两碗卤。王海为人热情,特别爱和孔云龙聊天,没多久就熟了。
一次演出,郭老师让孔云龙换上衣服上台吆喝,孔云龙也不怯场,在后台取了大褂,手拿一把大刀就上台吆喝起来。王海正在下面看演出,突然一愣神——这不是炸酱面馆那个服务员吗?
散场后,王海找到孔云龙,聊天才知道孔云龙辞职不干了,到德云社来学徒。王海高兴地说,那我以后来听相声找你就行了吧。孔云龙口里答应着,心想,找我干吗?不会是不想买票吧?当时德云社生意不景气,本来听相声买票的人就少,再加上这种想蹭票的,那还怎么做生意?孔云龙送走王海后,想着你以后千万别找我。
但其实王海不过是随口一说,他是郭老师的忠实粉丝,人很豪爽。在德云社初期,他经常带人去捧,花钱啊,请客啊,比如说今天人少了,他就想法设法带人来听。
王海用他的“雪佛兰”帮孔云龙和岳云鹏从市里搬去了大兴,惠姐又提前给他们租好了房子,两室一厅,一楼,每月二百四十块钱。
房东也姓孔,是祥字辈,孔云龙原名叫孔德水,是德字辈,孔姓非常讲究辈分,按照辈分,孔云龙要叫房东一声奶奶,而实际上,房东大不了他几岁。
“孔奶奶”有个房屋中介的买卖,孔云龙嘴甜能干,孔奶奶心好,就让孔云龙跟她一起陪人看房,一次给二十块钱,孔云龙很开心,一个月下来也能有个一百多块钱。后来他又找了份送水的工作,每月给二百块,生活费算是解决了,至少吃住不愁,能安心学相声了。

14
每天下午五点,孔云龙准时去天桥报到。其实就是想蹭在后台偷师学艺,一门心思弄点相声文本。他的第一个目标人物是特别懒的曹云金。
说难听点曹云金这是懒,那时候他已经每天上台了,经常一个星期除了后台哪儿也不去,除了练功什么也不干,过着彻底的宅男生活。说好听点的话就是和郭老师一个模子倒出来的,执着,不为外物所动,什么花哨玩意儿都吸引不了他。
曹云金手上有本子,孔云龙天天和他套近乎,想要点本子来学学。当初在炸酱面馆和人聊天的本领这时全用上了,孔云龙比曹云金小几个月,腆着脸一口一个师兄叫得格外亲热,最后哄得金子还真给了他《地理图》的本子。
孔云龙和岳云鹏一起把《地理图》抄下来,两个人高兴得不行,自己也是有本子的人了。天天比着背,睁眼就拿起来看,除了吃饭就是噼里啪啦背文本。岳云鹏三天就背下来了,孔云龙用了一个星期。
《地理图》又长又难,要想背下《地理图》可不容易。郭老师知道后很感动,觉得俩孩子用功,可以好好培养。
孔云龙以为这就要正式学艺了,没想到接下来的安排跟相声一点儿关都没有——去大院养狗。

15
孔云龙和岳云鹏退了原本的两室一厅,搬到了庞各庄的大院养狗,两条松狮,一条古牧。房租是依然是惠姐给的,老规矩一个礼拜还是每人50块钱生活费。
孔云龙知道学艺期间能给租房子还给生活费就相当不错了,虽然五十块钱实在是不够。
孔云龙回忆那时最大的感受就是饿,无时无刻地饿。两个人每天只能买馒头吃,然后去小卖部赊五毛一包的方便面。赵老先生送他俩一个电饭锅,两个人就用这锅煮方便面吃,吃完面再用馒头蘸汤。
两人常常饿到没办法,都躺在床上谁也别动,不动就不饿了,一躺就是一天,连翻个身都不敢。
就是这段时间,两人经常会为了谁多捞了一口面,谁多吃了半个馒头而吵架。两个大男人和一群狗磕磕绊绊住在一起,大矛盾没有,小矛盾不断,屋里吵闹声,外面狗叫声,整座村子就他们家最热闹。
慢慢地狗越来越多,两个人也养得得心应手,照样饿,照样吵,可就是这样的日子,竟然还惹起了德云社内其他人的羡慕。
14岁的朱云峰,也就是小烧饼,觉得他们日子过得好,不掏房租还管吃,每天有那么多条狗和他们玩,院子大,房子多,日子过得太美了,居然主动向师娘要求加入养狗小分队行列,师娘欣然应允。
烧饼来大院几天了。这一天,孔云龙听见屋外狗叫,以为是狗打架了,连忙出去看看。出去后发现几条狗冲着一个角落大叫,他慢慢走过去,发现烧饼居然正蹲在墙角偷吃狗粮!
看到孔云龙,烧饼站起来不好意思地说,“我尝尝什么味道。”孔云龙笑得差点没栽过去。他说,可想我们当时饿成什么样了。
后来小烧饼实在饿得受不了了,给惠姐打电话,哭着喊师娘你怎么还不来接我啊?惠姐一拍脑门,哎哟,烧饼还在大兴呢,忘了这事了,赶紧给接回来。烧饼哭着说,我再也不去大兴了,太饿了。
除了烧饼,庞各庄的大院还有位VIP客人格外受欢迎,那就是家住大兴庞各庄的本地人李云杰。
李云杰是北京人,钟爱京剧,是当时小有名气的活跃票友。但因为父亲早逝,母亲因脑血栓成了植物人,弟弟李鹤东正在上高中,每天不是旷课就是打架,弄得李云杰苦不堪言,家庭负担特别重。
李云杰在大兴离家不远的地方租了间房子,专门用来养一些小动物,同时在各处打零工。一次偶然的机会,经人介绍了德云社后台的工作,和孔云龙岳云鹏认识。
当年岳云鹏、孔云龙就盼着李云杰来,因为李云杰一来,他们至少就能吃一顿饱饭。李云杰家里有地,冬天有白菜夏天有西瓜。
德云社下午两点演出,他们三人早上十点就出门,一起去德云社的后台打扫卫生、沏茶倒水。
每天演出完,三人先走半个小时,到公交站坐943路,车票二块钱,从来不会坐空调快车,因为车票要四块。
公交站有个卖煎饼的圆脸老大爷,煎饼加鸡蛋三块,不加鸡蛋两块五,每次三人走到公交站,都会凑钱买一个不带鸡蛋的煎饼,分而食之。

16
伴随着让人终身铭记的饥饿感,孔云龙的的学艺有了长进,终于迎来了自己的第一次上台:给人捧哏,表演《卖四宝》。
虽然总共也没有几句话,孔云龙依然紧张到不行。演出完下台,他坐在后台,整整两个小时没有说话,整张脸煞白。
万事开头难,有了第一次后,孔云龙慢慢找到感觉,开始和史爱东搭档,表演些小段子。
郭老师对他的要求是:上台不能超过5分钟,无论什么作品,使一个包袱,5分钟就下台。
这个方法对他很有效,他严格遵从师父的要求,慢慢地,舞台技巧也有了,节奏感也增强了,也知道观众的需求了。
在这期间,苦练普通话的岳云鹏也得到了一次上台的机会。15分钟的段子,他3分钟就语无伦次地下去了,难得的机会被浪费,他的工作重新归于打杂扫地,默默学习,憧憬着自己上台的那一天。
紧接着,栾云平的到来进一步推动了孔云龙的表演。

17
大概因为栾云平是北京孩子,一口京片子观众听着顺耳,清华美院毕业,从小见过的世面比乡下的孔云龙岳云鹏多,面对台下人盯着心里也不虚,进步极快。
栾云平刚来德云社时,师父对岳云鹏说“行了,你现在把扫帚给栾云平吧”。乐疯了的岳云鹏赶紧找词开始背,摩拳擦掌也上了几次台,但效果都不好。
没有两个月,桃桃又对栾云平说,“栾云平,你把扫帚再给岳云鹏吧,你可以上台了”,当岳云鹏再接过这把扫帚时,他想死的心都有了。
孔云龙和栾云平都年轻,形象都很好,随着上台的次数增加,郭老师觉得他们是两个好苗子,开始有意栽培,让他俩搭档。
孔云龙很乐意,他也觉得栾云平不错,和他能聊到一起,就跟栾云平说你来大兴找我,咱俩对对活儿。
其实这小子是为了让栾云平来请吃饭,因为栾云平是北京人,家庭条件好,加上又是后进德云社的,孔云龙和岳云鹏就指望着栾云平改善生活。
每周栾云平一进院子,这俩人就跟看见圣诞老人一样,扑过去就是一顿吃喝,栾云平也好说话,每次一大桌,自己都不太动筷子。
很多年之后,栾云平才反应过来,跟这俩人说,你俩那阵是为了让我请吃饭才叫我过去的吧?
孔云龙和栾云平搭档的效果很好,师父不再限定他们的表演时间,让他们自由发挥,观众也越来越喜欢这两个年轻人。
孔云龙开始成长为一名专业的相声演员,岳云鹏还在后台扫地时,孔云龙已经穿着大褂站在台前了。
他的成长如此迅速生猛,正当别人对他羡慕不已,他自己也觉得好日子终于到来时,连续的意外,排队闯进了他的生命。

我真的是有点啰嗦啊,居然还没讲到三哥的传奇悲催。﹏  。可全文都是些细节,我一点也舍不得删减呀。
另,查资料时发现了一些德云大事年纪不准确或者错误的地方,修改增添了一些内容,似乎直接转发的亲看不到修改,只有原文才会有变动,比较在乎的亲可以再去看看。

评论 ( 26 )
热度 ( 521 )
  1. 共4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

© 静沉 | Powered by LOFTER